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落实全省“1号创新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升级,推进智能制造重大成果转化落地,实现高校和企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与高效转化,6月26日,在成都市科技局指导下,学校技术转移学院组织202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初级技术经纪(理)人实训班学员和2024年成都大学拟立项国家级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共20位教师走进国际技术转移交流中心与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开展智能制造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实地考察交流活动。
国际技术转移交流中心
作为国内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国际技术转移交流中心致力于链接全球科技成果,服务创新策源转化。考察团参观了中心展示的企业成果和国际合作案例,并与中心负责人及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技术转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市场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
中心主任李万鹏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思路、历程、技术转移生态构建、成功案例以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具体实践。他强调,中心始终坚持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和低碳经济两大领域,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
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
自2022年成立以来,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丰富的科研资源,专注于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成功引进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
研究院李正香部长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建设背景、建设规划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情况,带领考察团参观了研究院展厅、演示大厅和研发平台,并对研究院当前的重点研发产品和主要应用场景进行了重点介绍,带领考察团深入了解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发展成果、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情况。
在交流沙龙上,考察团与研究院科研工作者针对研究院毫米波技术应用、空天遥感技术应用和高精度干涉测量等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在成果转化方面,研究院采用“地方建平台、高校导资源、合作促转化”的总体模式,通过人才引育、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实现毫米波、空天遥感和干涉测量等相关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和企业孵化。
研究院充分发挥专业科研优势,瞄准智能网联、低空经济和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赛道,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出力度,重点培育智能制造领域新智生产力。
本次考察活动不仅拓宽了考察团的发展视野,还激活了成果转化的新思路。鼓励企业和高校专家通过创新产品,探索更多新场景与新领域,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参访企业简介
1、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
2022年7月4日,北京理工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天府新区、市科技局签署共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明确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在四川省的科研教育、交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的总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北理工“双一流”建设。
研究院于2022年9月23日登记设⽴,按照“科技资源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模式,由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创新装备产业技术平台,研究院依托平台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创新实验、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及人才培养等工作。成⽴以来,研究院聚焦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特色领域,引进毛二可、⻰腾等3个院士团队,搭建毫米波、空天遥感、干涉测量等3大科研平台,组建智能网联、智能感知等方向科研团队10余支。引进符合天府英才计划认定标准的顶尖和领军人才2人、⾼级人才6人、德籍专家1人,属地科研人员80余人。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新型研发机构”、“市级众创空间”等。获批省部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3项。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软件著作权18项。引进孵化红征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图灵无人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企业6家。
2、国际技术转移交流中心
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而打造的专业化、国际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选址天府海创园2-2号楼第17层,办公面积约1900平方米,由成都兴隆智汇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运营。自2021年1月投运以来,中心坚定践行“链接全球科技成果、服务创新策源转化”的核心使命,坚持遵循“技术为核、平台承载、生态构建、全球联动”的发展逻辑,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打通国内外技术转移通道、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先后获批“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22年成都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集体”“2022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成都科学城)”“四川天府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优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