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为推进双创工作深入开展,成都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创新创业学院)。学院成立至今,已经成为成都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和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学院以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型双创人才为核心,以产教合作带动创业团队培育,引入优质行业资源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努力营造高校创新创业良好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初创企业修筑起最重要的“第一公里”。
为推进创新创业学院工作的全面开展,学院成立双创服务中心,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投导师对接、创业法律合同拟定、工商注册协助办理、代理专利申请等十余项创业相关的业务服务。
成都大学双创服务中心
成都大学每年投入创新创业专项教育经费250万-300万,为学生和导师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和研究保障。通过定期举办各项活动和沙龙,给予学生实践和表现的机会,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同时,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都市教育局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众创空间建设等的投入力度,为成都市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让高校能够大胆地对人才进行挖掘和开发,让改革创新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成都市教育局还与成都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了一系列面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研究平台,并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果,也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持续输出新的想法和理念。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搭建的平台,成都大学一大批高质量萌芽项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例如,“变废为宝---地沟油转换新能源电池新工艺”项目,解决了我国餐饮行业规模加速膨胀的时代中地沟油问题频发的问题,获得四川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华瑞农业项目团队研究出了全球首创产品——生物液态地膜,获得四川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该项目团队规划在完善产品制造技术之后,通过以公司出售技术的方式对生物液态地膜进行推广,实现对方互利共赢。
为了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创新创业学院搭建校内外平台,注入资源,精心辅导创业项目。据悉,今年成都大学在四川省“挑战杯”获得金奖的两个项目——“BI双侧棒——‘一新两用’的HBV及HIV检测棒”和“S.AUREUS菌株二次电子信号成像系统及其制备试剂盒”,均立足于生物科技创新。
除了上述创业项目外,成都大学同样不乏优秀的创业公司:成都海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逸机电)、四川众行智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蕴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蕴成)等企业。这些企业获得了量级的融资规模,达成许多国家级、省级的项目合作。如:海逸机电于2019年喜获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蕴成则于2015年始承接了省市级课题和实践项目,为推进成都市行政内控工作建设做出贡献。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促使“成大创客”不忘初心,用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会东县宝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林下还原野生”的种植模式专门研发适宜在凉山州生长的新菌种,填补了凉山州无猴头菇的空白。该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尽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时间只有短短5年,但目前已在项目和创业大赛方面获得诸多成就。学院的创新孵化项目包括CC众创空间、“成龙谷”孵化器等,基本形成生态型创业园区建设。CC众创空间打造出以学带创的“平台+课程+实训+孵化”特色模式,获得学界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2016年-2019年,成都大学获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75项,其中创新类项目272项、创业类项目10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76项。2017-2019年,校级立项创业团队182支,新增技术专利93个,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营业收入5194.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就业岗位129个。
今年,更是好消息不断——成大学子在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及省赛上取得佳绩,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0项。9月,在刚刚圆满落幕的2020年“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选报的20个项目共有18项获奖,其中金奖3项、银奖7项和铜奖8项,进入全省获奖第一方阵,成绩斐然。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市教育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亦离不开成都大学营造的创新创业育人氛围。未来,创新创业学院将继续“乘风破浪”,为成大学子做好“双创”服务,提供因人而异的“定制化培养”、嫁接更多资源与平台,持续为社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创人才。